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

臺灣婚禮貴賓致辭???

 

兩個禮拜內參加兩個自己的婚禮是不是很忙呢。多謝姐姐妹妹(親姐姐加上應該是兩個小姨子)幫手,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我的媽媽。

媽媽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地方就是永遠不會給我們一個肯定的答復,一定要到最後才決定或確定,甚至是婚禮前幾分鐘,例如臺灣婚禮雖然傳統上會有賓客演講致辭,但是我們這一輩的人都希望越少越好,飯店會場的經理小姐也要知道有多少人致辭好安排時間。結果媽媽說不確定,這是事前兩天前問的,當時她說可能三個。全部人傻眼,雖然我們知道在臺灣這算是個習俗,所以大家事先都表達越少越好,甚至能不要最好。女王本來覺得有個不認識的人在婚禮裡演講蠻奇怪別扭的,在我的解釋下才接受,因為這是臺灣習慣。媽媽當時臉露不悅的表示這個不能拒絕那個不能拒絕,因為有人已經報名要致辭了,還有那個怎麼樣怎麼樣的原因要問問,不過人家也不確定。

直到婚禮當晚客人都陸陸續續抵達時,媽媽還是不確定到底有多少人要致辭,當然至少一位,就是開場時的第一位是確定的,還是父母親的老朋友,但是其餘『可能』還有兩位不確定,因為其中一人打電話說因為趕場的關係可能遲到。最後,結果共四人致辭,比事先媽媽說的還多一位!

媽媽說之前啊人家有幫忙出力,欠人家人情,所以現在人家要致辭的話不能拒絕啊,而且選舉又快到了……等等原因。政治人物在喜慶宴會場合致辭應該都是臺灣文化吧,其它國家應該也有啦,不是只有臺灣而已。

但是我們參加過澳洲及其它文化的婚禮,真的要這麼多的不熟悉人士致辭有點不自然,沒有溫馨親切的感覺。西式婚禮通常會安排新人的好友,通常是伴郎和伴娘,兄弟姐妹或家人代表,或父母之一,滿靈活的,說些新人趣事笑話什麼的。來參加婚禮的通常是認識新人或新人家庭的,所以聽到這些致辭內容都會比較有興趣,相比之下臺式婚禮在這方面就沒內容,幾位『知名』人士雖然說是給主婚人面子,但是對賓客及新人來說意義見仁見智,公式化的內容、祝詞,還要唱歌耶!!!結果還一起敬酒耶,有時感覺婚宴變成流水席似的了,我們是被他們領著走似的。

說真的,我不想要這樣的面子,我希望我的兄姐、親人或好友能上臺恭喜我,說說往事讓大家笑笑也好,有意義多了,而且被邀請人應該也會開心吧。我想也因為如此無聊所以臺灣喜宴致辭時,菜肴繼續上,大家視而不見的繼續吃,繼續聊天,應該這樣的關係所以臺灣的喜宴很快就可以送客了吧。

我記得臺灣的那場七點半入席吧,十點就結束了,很快,香港那場,從非正式四點半開始直到接近午夜才結束,好久,所以舅舅有點不習慣吧。但是香港賓客及姐妹團好像非常享受。唯一遺憾就是我的好友伴郎致辭太過緊張,表現失常,我都叫他先喝杯酒啦。

沒有留言: